上面这些流程中,普通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是定向增发获得资金的用途,定向增发的规模,定向增发的对象,定向增发的价格,以及定向增发是否被管理层审核通过。 定向增发获得资金的用途越高大上越好——简而言之,就是饼画得越大越好。炒股主要是炒预期,上市公司说定增获得的资金投入新的生产线,哪怕说生产效率能提高100倍——只要有人信就好。 定向增发的规模越大越好——规模大说明公司要搞个大新闻。我是说对特定的定向增发而言规模越大越好——但从长远来看,定向增发的规模越大,将来解禁股就会越多,股价面临的压力就越大。对股民而言,谁在乎长远啊,都是这种心理——股价先涨上去再说,管他以后呢。 定向增发的对象越牛越好——例如若一家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是马云,说明就连马云也强烈看好这家公司,以至于愿意出钱成为他的股东。 定向增发的价格越高越好——说明有人愿意以高价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。定向增发会稀释现有的股权比例,如果公司当前股价10¥一股,别人通过定增2¥一股就可以成为公司股东,你作为原股东当然不乐意了(注意,我用的词是不乐意,不是“不同意”、“不愿意”,因为屁散只有不乐意的权利,没有不同意、不愿意的权利——大股东就帮你定下了)。去年董小姐通过定增收购珠海银隆未遂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定增价格太低了,引起包括证金公司在内的大股东们的不满,被否掉了。 定向增发的价格是根据基准日决定的。在以前,基准日有三种,一种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时,一种是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时,一种是发行期首日。以基准日为基准,往前推20个交易日,要求定增价格不得低于这20个交易日平均价的90%。 董事会决议、股东大会决议这两个会议的时间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控制,也就是说定向增发的价格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控制,基本上想定多少就定多少。这对不能参与定向增发的散户投资者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。所以,此前证监会就鼓励采用第三种定价方式——以发行期首日为基准日。 现如今,证监会的新规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发行期首日为基准日。这会给散户投资者一些公平的机会。一方面从消息出来到发行期首日,定增的消息被消化的差不多了,股价相对合理一些——以前趁着股价低的时候开董事会、股东大会,把定增价格给确定下来,在消息公布后,股价被刺激上涨,还没开始发行就已经产生大规模溢价;另一方面发行期首日定价,上市公司对股价的控制程度减轻,更利于增发价格趋向于合理,更好地避免公司和外部勾结捡散户便宜割散户韭菜的现象发生。 以前定向增发只要不太出格,就会被审核通过,所以造成了前几年两市天量定增股票。现在管理层已经开始亡羊补牢,收紧定向增发,推进IPO,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定增方案被否,或者主动停止定向增发。 定向增发详细的流程和工作内容可以看下面的表格——
换成一个更简化的流程图—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