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在强势突破行情中,如何根据价格波动找趋势入场和出场?期货股票实用交易技巧分享 ... ...

金融老法师 老法师谈投资 2021-11-15 09:11 336188人围观

导读:

在强势突破行情中,后续维持突破行情的概率较大。需要注意的是,作为对手盘,他们持有的单子同样有自己的依据。如果交易者冒1倍的风险可以获得2倍的收益,他将可以获取正的收益,这就意味着,如果他合理地交易,就可以盈利。
在强势突破行情中,后续维持突破行情的概率较大。
需要注意的是,作为对手盘,他们持有的单子同样有自己的依据。如果交易者冒1倍的风险可以获得2倍的收益,他将可以获取正的收益,这就意味着,如果他合理地交易,就可以盈利。
通常来说,交易者应该把这个市场看成一个止损市场或止盈市场。同时,应该假定止损的对手盘就是止盈。如果进场后把前一个K线的高点设为止损点,你应该意识到,你的对手会把它作为止盈点。你从来不会知道你的对手是谁,他们的想法是什么,但这并没有关系。作为一名交易者,你应该看清每一次突破行情,一旦你有入场观点了,如果你能合理交易,你就可以获利。
例如,在振荡区间上沿,出现一个小的牛市旗形形态,你知道大部分的突破会失败,因此在前一个K线的高点卖方比买方强。这意味着你可以考虑在前一根K线的高点放空单,而看涨的人,往往会在同样位置做一笔多单。然而,他知道盈利的概率会很小,之所以会这么做,是因为,一旦获利将是丰厚的回报。最后的结果是,他用小概率来博取一个大的盈利,这个时候一定要算好到底值还是不值。

交易管理
和低胜率交易相比,高胜率交易简单一些,这是因为低胜率交易者在交易后经常忍受小幅亏损的风险,也就是说大部分交易以止损告终,而一旦逮住机会,就会让利润奔跑,通过一次大的盈利来弥补多次小的亏损。
高胜率交易更容易掌握,这是因为,根据定义,大部分交易是获利的。这听起来很好,但其实也不容易。记住,你的对手时刻存在着,他们也有他们的交易理由。如果交易胜率很高,你会发现相对于亏损,每一笔的盈利都较小,最终的盈利依赖于多笔成功交易的累积。
如果在一个5分钟K线图上,你看到了一个强势突破上涨行情,你在第四根K线入场,你的止损点就是第四根K线的低点。因为入场比较晚,你的盈利相对会少一些,回报可能和你的风险差不多,而不是风险的2倍或更多。
一些交易者更喜欢高胜率交易,这与他们的偏好有关,他们要保证在90%的交易中获利或者不亏损。
然而,大部分成功的交易者并不能长期保证胜率在90%以上,更喜欢的是收益是亏损2倍这样的交易,这就意味着,他们40%的交易是盈利的。因为收益是风险的2倍,他们就会有一个数学等式,这是大部分交易者会用到的。通常来说,他们在入场的时候就已经设好止损。

头寸大小
做1手,一天赚10个点,一个点10元的话,那么1天盈利100元,如果做100手,每天都盈利10个点,一年下来,你将会获得大约200万元的收益。交易者一旦想快点赚钱,就会放大仓位。甚至刚开始的时候,他还会想着轻仓做,但一旦开始做了,往往就会重仓。对一个初学者来说,多大的仓位比较合适呢?这很容易。交易者只需要问自己,当出现亏损时,自己会紧张吗?
如果交易者没有科学地管理好他们的头寸,他们就会紧张。我的建议是交易者选择的仓位大小应该是“我不关心”的头寸。无论一个交易者如何想,他应该把仓位降低50%或70%,这样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局面时,他也不必过于紧张。随着交易经验的丰富,他就可以处理好更大仓位的头寸。如果一个交易者的仓位增加得很快,最终的结局是他会重新回到起点,然后继续。
当我把这些告诉投资者后,他们会很生气,然后问我,如果仓位这么轻,如何能快速盈利。答案其实很简单。成功的交易者不会想着这些事,尽管他们最终会很富有,相反,他们想的是如何每天都可以正确地交易,这才是第一个目标。因为他们知道,一旦他们这样做了,他们就会赚到钱,这是第二个目标。有的时候他们会赚很多钱,这是第三个目标,但是他们从来不担心这个目标是否会实现。大部分成功的交易者并不会1年就赚1亿美金,然而他们比最有钱的医生和律师还富有,他们终其一生从事这一件事。
关于头寸大小还有一个知识点,它还与止损点位的大小有关。比如,投10万做交易,20个点止损,在一个强势突破上涨行情中,距离底部已经上涨了40个点,这时你该将仓位减半,就是投入5万交易。

开盘价
开盘价是日内第一笔交易形成的,大部分交易者在刚开盘时精神很集中,但此时可能并不会形成趋势性行情,或者也不会快速形成支撑位和压力位,通常它会形成双头或W底这样的形态。
例如,如果开盘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下,之后上涨到移动平均线上,然后再下跌,最后再上涨到移动平均线之上,交易者此时就会考虑做空单,“赌”后期走势下跌,形成M头。因为以上所说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大,交易者对每一次的反转和突破都应该认真对待。

12下一页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来自: 网络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