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结论 在本篇中,我们借鉴统计套利的思想, 提出了价差偏离度的概念,试图捕捉股票相对其同类型股票的高估低估程度。价差偏离度因子本质上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反转因子,价差偏离度低,近期跑输其同类股票,股票相对处于低位,有向上回复的动力,有正的预期超额收益,价差偏离度越高,股票处于相对高位,后期有回调的压力。 价差偏离度因子业绩表现优异,过去 10 年月度 RankIC-0.095,IR-0.85,分组的 top 组合相对市场等权年化超额收益 17.8%,而且,其稳定性也较高,IC 正显著比例 9.8%,负显著比例 69.9%,多空组合月胜率 76.4%,最大回撤 15.16%。 价差偏离度和传统的市值因子、估值因子相关性弱,通过因子分层后分组和Fama-Macbeth 回归我们发现,传统的 1 个月反转和 3 个月反转可以被价差偏离度替代,而价差偏离度因子信息来源相对独立,不能被其他的常见因子所解释。 加总特异度、市值调整换手和价差偏离度得到的交易热度较单一因子有明显提升,不仅体现在收益水平上,RankIC-0.132,top 组合超额收益 27.7%,稳定性也大幅提升,RankIC 正显著比率仅 4.9%,负显著比率 79.7%,多空组合胜率 87.8%,回撤 11.87%,其选股对市值和行业均没有明显的偏好,另外,交易热度的信息速度相当之快,构建组合时需要注意。 传统的定期换仓的组合调整方法,调仓频率过低无法及时捕捉 alpha 因子变动带来的信息,如果调仓频率过高则会带来组合的高换手,为了克服这一矛盾,我们提出了一种不定期调仓的组合调整方法,对于交易热度 top100 组合,可以在月度定期调仓的换手水平下实现周度定期调仓的业绩。 风险提示
量化模型的失效及市场风格的重大转变
1.png[size=1em]865x336 130 KB
目录一、价差偏离度定义
二、因子有效性分析
1.有效性检验
2. 参数稳健性
3. 相关性分析
三、交易热度
1.交易热度再定义
2. 交易热度表现
3. 信息衰退速度
4.行业与市值偏好
四、组合调整的新尝试
五.总结
风险提示 图
图 1:价差偏离度的定义
图 2:价差偏离度分布特征
图 3:价差偏离度各分组超额收益(市场等权)
图 4:价差偏离度历史表现回溯
图 5:不同时间窗口价差偏离度的月度 IC
图 6:不同时间窗口价差偏离度的周度 IC
图 7:交易热度历史表现回溯
图 8:交易热度 IC 均值衰减速度
图 9:交易热度 top 组合各行业平均偏好
图 10:交易热度 top 组合各市值分层平均偏好
图 11:不同平仓阈值和交易成本下组合的表现
图 12:策略组合月度收益率(相对中证 500)
图 13:策略对冲组合净值(中证 500) 表
表 1:价差偏离度因子各分组业绩评价指标.
表 2:因子值间的 spearman 相关系数
表 3:因子分层多空组合月均收益率及其显著性(标红为 5%显著)
表 4:Fama-Macbeth 回归结果
表 5:交易热度各分组业绩评价指标
表 6:策略组合各年度表现
表 7:策略组合各季度表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