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
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-11日,中美第十三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初步达成“第一阶段”贸易协议。据白宫官网,“第一阶段”协议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:1、关税方面,暂停原定于10月15日对中国2500亿美元产品提高关税,维持25%关税;12月15日对3000亿美元中的部分商品加征15%的关税仍需谈判。2、农业方面,中方将购买价值约400-500亿美元的农产品。3、金融服务业和货币方面,中方扩大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服务机构对外开放,并在外汇市场透明度和市场自由度方面达成协定。4、知识产权方面,中方加强对来自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。5、争端解决机制,取得进展,具体内容并未对外公布。
第一阶段的第一部分协议签署的时间窗口可能为11月16日至17日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。短期来看,磋商结果向好必然会提振市场情绪,提升市场风险偏好。从深层影响来看,中美经贸关系向好也将会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起到积极作用。
(一)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,有助于减轻全球经济下行压力
当前中美的经济环境出现边际变化,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加剧,而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短期有所恢复,但目前经济内生企稳动力不足,改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。从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走势来看,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整个国际贸易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。
若后续中美经贸问题能持续向好,这对于中、美双方乃至全球经济情况都将产生积极影响,有助于减轻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。仅就中国经济而言,短期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恢复,经贸关系向好有助于维持中国经济的相对韧性。
(二)中美博弈,任重道远
中美贸易摩擦具备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,中美之间的博弈道路依旧很长。三季度,A股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信息反应边际钝化,市场韧性明显增强。8月初,美方宣布将自9月1日开始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市场迅速反应纷纷下跌,然而在短暂下跌之后,市场震荡上行,在九月中旬接近前期高点3050点区域。经过多次反复后,A股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恶化的冲击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适应,其边际影响有所减弱,后续若中美关系再生波折,市场大概率仍将延续先调整再修复的趋势。
央行发布《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》(征求意见稿)
10月12日,央行在官网发布《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》(征求意见稿)。根据我们宏观团队的点评:1、标债资产是一个开放式的集合,预留了政策空间。2、定性银登中心、北金所与保险ABS为非标,非标转标难度进一步提升,银行和理财等广义基金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对这些企业的融资。3、债券逆回购、同业拆借等为非非标,但同业借款不在其中,可能被列入非标,影响金融机构对租赁公司、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和AMC等机构的资金融出,城投融资因此也被间接限制。4、新老划断,避免流动性风险。5、规则整体而言利好标债(信用债),虽能起到一定的信用收缩作用,但影响难测,因此前部分机构在趋严的监管压力下已经谨慎。对以非标为主要业务的信托机构,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在负债端的管理与营销,强化直销。
大势研判:贸易磋商超预期,市场有望挑战前高
9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出现调整,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的宽松政策对市场的刺激边际弱化,以及市场对中美磋商结果的不确定性存在担忧,部分投资者兑现收益。
此轮中美经贸磋商结果积极,超出市场预期,这无疑是短期最强有力的利好,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,提升市场风险偏好,8月初以来的反弹有望延续,沪指有望挑战前期高点3050点区域。考虑到目前正处于三季报业绩验证期,配置方面,重点关注前期领涨且业绩相对稳定的科技、消费龙头,以及受益于逆周期政策跟进的金融、基建板块,风险偏好有望提升,避险资产可适度规避。
(一)业绩验证期,重点关注前期领涨且业绩相对稳定的科技、消费龙头
8月初以来市场开启反弹模式,科技股和消费类板块涨幅居前。科技股受追捧主要是由于从中长期来看,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具备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加强自主可控领域研发将是长期坚持的方向;而买消费股则是由于板块业绩相对稳定,在中美经贸摩擦存在不确定性时可以起到一定防御作用。
此轮中美经贸磋商超出市场预期,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;同时,目前进入三季报验证窗口,业绩因素可能会对市场形成扰动,业绩相对稳定的消费、科技板块领涨的行情有望延续,重点关注板块中业绩确定性较强的龙头公司。
(二)逆周期政策跟进,或催化金融、基建链补涨
近期政策预期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降准、降息,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提前兑现,对此,大金融和基建链最为受益。且年初至今,金融、周期相对涨幅落后,也存在补涨预期。此外,银行股或还将反复受到限制银行拨备覆盖率、释放隐藏利润的预期催化。
风险提示:政策不达预期,通胀风险上行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