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内容提要:
11 月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3.7%,环比回升 1.7 个百分点;制造业 PMI 指数为 50.2%,环比回升 0.9 个百分点;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指数为 54.4%,环比回升 1.6 个百分点。10 月制造业 PMI 超季节性回落,11 月超季节性回升,从大环境看并没有明显变化,除了中美贸易摩擦显露出一些积极信号、国内逆周期调节持续(特别是 2020 年专项债额度可能会提前下达)等。分项指标中,除了购进价格指数(-1.3%))与产成品库存指数(-0.3%)下降、从业人员指数持平外,其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,尤其是生产、新订单以及进口指数反弹幅度较大。
11 月制造业 PMI 指数超预期回升至 50%之上,各主要分项指标均较上月回升,经济企稳迹象初显。一方面年中以来逆周期调整力度加大有助于经济企稳,近期外围经济体边际复苏与中美贸易摩擦情绪缓和有利于进出口,PMI 指数有所反映;另一方面,今年暖冬有助于基建投资与地产投资,与 10 月以来钢铁持续去库存一致,提升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。不过,当前库存周期仍在底部,没有更多的迹象显示会大幅上升,未来或更多地以小幅回暖为主的走势,很难强力拉动经济回升,11 月制造业 PMI 大幅回升或是短暂情况,12 月可能会再度回落。综合而言,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无失速风险,更多的企稳信号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风险提示:通胀超预期,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,海外黑天鹅风险等。
事件:国家统计局 11 月 3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10 月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3.7%,环比回升 1.7 个百分点;制造业 PMI 指数为 50.2%,环比回升 0.9 个百分点;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指数为 54.4%,环比回升 1.6 个百分点。
点评:11 月制造业 PMI 指数超预期回升至 50%之上,各主要分项指标均较上月回升,经济企稳迹象初显。一方面年中以来逆周期调整力度加大有助于经济企稳,近期外围经济体边际复苏与中美贸易摩擦情绪缓和有利于进出口,PMI 指数有所反映;另一方面,今年暖冬有助于基建投资与地产投资,与 10 月以来钢铁持续去库存一致,提升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。不过,当前库存周期仍在底部,没有更多的迹象显示会大幅上升,未来或更多地以小幅回暖为主的走势,很难强力拉动经济回升,11 月制造业 PMI 大幅回升或是短暂情况,12 月可能会再度回落。综合而言,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无失速风险,更多的企稳信号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1、制造业 PMI 超季节性回升10 月制造业 PMI 超季节性回落,11 月超季节性回升,从大环境看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,除了中美贸易摩擦显露出一些积极信号、国内逆周期调节持续(特别是 2020 专项债额度可能会提前下达)等。从历史对比看,11 月制造业 PMI 超季节性、超预期回升,虽然绝对值仍低于 2012-2018 年均值(50.6%),但环比表现(+0.9%)远好于历史均值(持平),且为 2008 年以来最高。分项指标中,除了购进价格指数(-1.3%)与产成品库存指数(-0.3%)下降、从业人员指数持平外,其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,尤其是生产、新订单以及进口指数反弹幅度较大。
2、供需指标大幅反弹生产指数反弹 1.8 个百分点至 52.6%,后者低于 2012-2018 年历年 11 月均值(53.1%),为近 10 年来中等水平。考虑到 10 月生产指数大幅回落1.6 个百分点,11 月供给端更多的是修复。近 10 年中 11 月生产指数高于 9 月曾出现在 2012 年(+1.2%)与 2016 年(+1.1%),后两者 GDP 均出现回升。2012 年 4 季度 GDP 同比增速较 3 季度上行 0.6 个百分点,2016年则加速 0.1 个百分点,而 2019 年 11 月(+0.2%)上行速度不及 2012、2016 年,且二产(工业)对 GDP 的贡献率下降,因此并不能把单月生产端的大幅回升作为 GDP 触底上行的充分证据。生产环比大幅回升与逆周期调节持续、中美贸易摩擦情绪缓和、暖冬以及季节性等因素相关。从中观高频数据看,近期水泥价格涨至 2011 年以来新高,11 月螺纹钢价格从月初的同比跌幅持续收窄转至月底的同比转正,均是市场对基建类投资回暖的一定反映;11 月 6 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回落 1.0%,好于 10 月的-8.3%,但同比增长 16.3%,弱于 10 月的 19.3%;11 月高炉开工率周均值较 10 月上升 2.8 个百分点,但同比回落 2.1 个百分点。从上述同比数据看,回升幅度均不及环比。
需求指标亦大幅回升。11月新订单指数环比反弹 1.7个百分点至 51.3%,接近 2012-2018 年均值(51.6%)。近期中观高频数据显示内需边际改善但总体仍较弱,其中 11 月 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 5.2%,弱于 9 月(+10.8%)、10 月(+4.4%),但后半个月有所改善;11 月前 3周乘用车零售日均销售同比下滑 17.8%,弱于 9-10 月,但近 2 周跌幅有所收窄。此外,11 月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滑 1.4 个百分点,与同月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均值环比持平、同比上涨 7.5%有一定分歧,亦和需求指标大幅反弹形成反差。
3、外需回升较多
受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积极迹象、圣诞与新年订单增多影响,11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涨 1.8 个百分点至 48.8%,为近 7 个月最高;绝对值则接近 2012-2018 年均值(49.1%)。中美贸易谈判释放积极信号,市场情绪有所缓和,但最终结果仍存有反复可能。受全球主要央行趋于宽松、贸易摩擦情绪缓和等因素影响,近期全球制造业 PMI 边际复苏,在 11 月已公布数据的主要国家中,欧元区环比上行 0.7 个百分点至 46.6%,日本上行 0.2 个百分点至 48.6%,美国(Markit)上行 0.9 个百分点至近 7个月最高。短期而言,出口存有小幅改善可能。
4、库存周期回升可期但幅度不可过分乐观判断
11 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上升 0.4 个百分点至 47.8%,产成品库存回落0.3 个百分点至 46.4%,采购量指数回升 1.2 个百分点至 51.0%。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出,虽然供需边际改善,但新订单指数走势反复,企业仍处于观望态度,而且央行公布的三季度调查报告亦显示,当前企业家和银行家对经济预期偏弱,企业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均有所回落,短期内企业经营仍面临压力。
最近的一轮库存周期已经进行了 40 个月,按照通常周期 40 个月左右的历史经验看似乎已经见底。但是否历史情况是否能再度显现,库存周期是否必然上行,目前看无法给出非常明确的结论。未来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库存周期的上行?需求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,而且是中长期的关键,供给与库存均是相对被动且短期的因素。从前几轮库存周期上行看,基本上对应的是需求的回升,后者部分是政策刺激的结果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,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但部分传统类终端消费需求并未出现明显起色,后续仍需要观察。
5、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 PMI 全线上升
分企业规模看,11 月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 PMI 指数分别环比上升 1.0、0.5、1.5 个百分点,其中大型企业 PMI 再次回到扩张区间。从生产情况看,大、中、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均高于上月,全部位于临界点之上。不过,资金紧张问题仍较突出,调查结果显示,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 38.2%,高于上月 1.5 个百分点。
6、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落
10 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落 0.5 个百分点至 52.8%。航空运输业、邮政业、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55.0%以上较高景气区间,业务总量继续保持较快扩张。批发业、资本市场服务、房地产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收缩区间。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60.4%,环比上升 2.8 个百分点,重返高位景气区间。
11 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升 1.6 个百分点至 54.4%,为 4 月以来最高。从行业大类看,批发零售、货物运输及仓储、快递、电信互联网软件、金融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明显上升。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9.6%,虽然环比回落 0.8 个百分点,但与历史均值基本持平,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