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互联网公司结下不解之缘
我目前本科是计算机科学,2005年香港本科毕业,读研后,2007年在国际的大型咨询公司工作,在不同项目做过IT顾问、程序员和架构师等。2009年有机会到北京工作做银行项目,工作时间外接触了国内互联网环境,当时安卓手机和iPhone 3GS刚出来,在北京很多咖啡馆每周都有一些互联网沙龙,热闹得很,新浪微博也刚刚兴起,我开始研究国内的互联网公司。
此前因为在香港长大和读书的缘故,我对国内的环境认识不太深入。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,普通话是几乎不合格的。还记得去一家四大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测试普通话的时候让我放弃,说回广东话。在北京工作的时候,一开始接电话也会有很大的问题,拼音也不懂(因为在香港以前普通话不是中学的必修课,不是每一家学校都有,不像目前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都以普通话为主)。经过在咨询行业文档的洗礼,加上同事的帮助下和这10多年在互联网习惯了用拼音写作,目前已经写作已经提升了不少,虽然发音还是非常不标准。
2010年,从北京回到香港后,一直有在研究互联网公司和参加不同产品和游戏的用户群,也有在雪球交流,和投资网友见面,从而也认识了不少朋友。2014年,也是因为了用户群,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,后来转型了做产品销**。
我是基于兴趣进入互联网行业的,因为投资,我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加深了许多,这领域也可以说是我目前最感兴趣和持有股份最多的行业。
人生的第一桶金
我的第一桶金,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/四步,第一桶金基本大都是左侧方式分开多批逢低买进。
第一阶段:2007年港股IPO 炽热时代
在 2005的时候,刚开始投资的我交了些学费,当时看的大行推介或报告基本都是亏钱的。真正开始第一波盈利是2007年间IPO爆发的时候,当时港股几乎申购什么IPO都能赚钱,上市的时候立即卖掉,一般能赚个10% 到超过100%也有,一般都能申购到1-2手。那时港股大牛市涨到34000点基本现在很难在复制。印象最深刻的是1688.HK 阿里巴巴,IPO 定价13.5元,首日收市39.5元,涨幅190%左右。但是自己当时上市前认为市盈率太高没买,是自己当时少数没有买的IPO。金融风暴过后一段时间,我基本没怎么再参与IPO。
第二阶段:2009年金融风暴大跌时买入银行股
另外第二波盈利主要在2008 年次贷危机的时候,当时候恒指从30000多掉下来到差不多10000点,期间利用银行的贷款借了一笔小钱分5年还款每月偿还,期间主要买银行股,包括汇丰银行,中国银行,工商银行,交通银行,民生银行,全是港股。买银行股主要是经验不多,觉得他们比较稳定,并不是因为对他们有了解,目前我已经完全不用这选股的方法。当时,仓位几乎全是银行股(当然资金量跟现在完全不一样)。持有了1-2年,涨回去差不多一倍的时候就卖出了。
第三阶段:2009/2010年间买入吉利汽车和新浪
第三波盈利主要是2009/ 2010年间依靠吉利汽车和新浪。吉利从2元到4元左右,新浪从60 到150 回到90。当时因为刚从香港到内地工作一年。买入新浪是因为微博方面,2009年看到新浪微博兴起,而且腾讯一年全力拼命追赶也不能超越。至于吉利汽车,机缘巧合底下朋友推荐下买入,觉得其理念,质量可以,市值也非常低。
第一次买入新浪时,微博还没有上市,新浪买入占总仓位比例大概是10% 左右,60 ~70美元买入的,新浪后来涨到了150美元/股没放,掉回去90美元附近全部出了,主要是看到当时微博没有其他大变化,还有火了一阵子用户热潮开始消退,但是还是持续使用微博(目前已经连续登录超过1000天)。后来在买入是几年后,微博上市,王高飞入主,风格大改,比如作为CEO他会用小号,直接在微博上公开应对用户的质疑,甚至允许员工不停吐糟食堂,自黑新浪为渣浪,直接把用户的吐糟微博转给负责的团队等等,但是要是细心留意团队还是挺喜欢和他互动的,还有他对产品的功能也能作说明,比如时间排序改动,拿掉夜间模式,取消140字限制等等,是典型的产品经理型CEO。要是你现在到来去之间(王高飞小号)的微博看看他在微博问答回答的题目,或观看他平常发的微博,再对比新浪其他管理层的微博内容,相信会明白我说的改变。
第四阶段:重仓深入研究的股票
第四波赚钱的方式,也是我一直用到今天的方法,就是深入调研(比如通过i美股,雪球,微博,贴吧等) 一家公司然后作长期分段逢低买入(可以分开几十次买入,为期可以超过一年)。
第一次赚钱比较多是金山软件,2009年因为看到同事用的WPS,研究了公司历史,买入了一点点。当时候2010, 2011年算下来均价在3.7左右),也是在这个时间在雪球认识了不少朋友提升了水平。另外同期也在15 左右均价买入了阿里巴巴1688,最后遭到私有化13.5 微亏离场,还好当时把私有化的钱都全部切到金山软件。2014到16也有持续加仓金山,当时总体成本在9元附近。到目前2020年现在,还持有2/3 以上,由于获利了部分,目前成本在3.08左右。另我,我也在2015年买入了微博 (当时也是利用2年期贷款,主要是因为王高飞入主以后风格改变,还有阿里入股),平均成本17左右持有,几年间在130回到70多的时候陆续减持完毕 (目前30-45 在重新建仓)。2016年仓位主要用在猎豹(目前利用5年期贷款),成本在11元附近 (主要是因为工具转型内容有序,管理层策略清晰)。在此期间,我还有尝试买入一些巨头有兴趣的股票,比如阿里持股的高德、陌陌等,但仓位都比较低。
金山软件目前持有了大概11年,记得MBO改革开始大幅度加仓。2014年当时网友@一品白衣 还送了我一个纪念品,让我再拿10年。
家人在投资路上给我的支持
这十多年间非常有幸,获得的家人的信任,包括父母,太太和弟弟等,令我可以完全不买房把钱用到股票投资上面,他们也愿意采纳我的投资意见。家里基本对我投资的目标完全信任,只是大概知道我买了什么股票,并在大盘下跌的时候问问对我有没有影响,更多是出于关心。在和股友们交流上面,家人也是非常支持,甚至可以允许我跟股友通宵交流,利用年假去不同地方参加公司的股东会,或跟不同地方的股友碰面。这几年间也感谢家人的信任,让我可以完全不买房把钱用到股票投资上面,在投资理念上,家里也少有摩擦。目前我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买房,以便2个孩子都上了小学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空间。也感谢在雪球这个平台还有其他场合认识的网友,目前很多都会定期碰面交流投资的心得。
投资生涯中最孤独的时刻
上面的盈利看去很顺利,其实不然,只是我还没有说到亏损/浮亏的项目和获得的深刻教训——
这几年实际亏损比较多的,主要是世纪互联。2016年18.8开始陆续买入,均价到2017年摊分到10.8,最后2017 年均价5.6 左右全部出掉。这是近10年亏损属于比较多的,主要是因为私有化价格23太有信心了,中概股集体私有化失败,惨痛的教训,跟惨痛的是5.6 卖掉后股价也涨回成本以上的11,目前更到了17元以上。后面不太懂的股票,我也不会重仓。世纪互联后面的走势我也是没有想过的,其实今年初,有朋友在8元的时候跟我说是投资的机会,基于学到的不懂不买的原则,我自己也没有跟进。
另外一直目前浮亏比较多的,是猎豹移动,这波持有3年多(第一波2014年14元建仓,33.8卖出;第二波2016年14元到2019年 3.08元买入,目前均价7.14,为目前/历史持有浮亏最多的股票,比世纪互联要多好几倍。猎豹买入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傅盛的产品经理能力,最关键的时候都能做出破釜沉舟的决定。从防毒收费到免费,从国内到海外app,工具到内容和游戏,到现在的机器人。每一步都不容易,转型的频繁也是一个得不到市场认可的原因。目前看起来全球广告行业不景气,还有机器人营收感觉需要2-3季度才能回来的情况下。作为长期股东,目前持股继续观望。在猎豹移动的操作上面,我觉得思路是对的,但在仓位建立上面可以更保守,待业务趋势形成才加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。
目前看起来猎豹的现金和资产价值还是摆在那里的。投资猎豹移动这几年间,也是投资生涯中最孤独的时间,主要原因是相互交流的股东,一部分已经没有再持股了,而且坊间的媒体评价也有用黑暗时刻来形容。
投资微博和金山的时候,也有碰到过腰斩,当时1-2年就涨回去买入成本以上。在猎豹移动上面,目前我是在等待业绩触底反转的时刻。引用一位朋友说的,就是等待困境反转一天的来临。
另外几年间还有一些亏损的项目,比如久邦数码(2013年16元买入,2014年7.25 卖出,中间看着大涨没动)、搜狐(2014年 均价70买入,2016年41.8全卖出)。
昨天的我,今天的我
回想当初入市的时候,资金不多,当时很容易会做出仓位高度集中的动作,比如把资金都放在一直股票里面,这在盈利和选股对的时候,仓位能快速上涨,加上当时经济刚刚处于从低位恢复的状态,移动互联网崛起,也做就了第一笔财富,信心过大。当时很多人跟我说过仓位不要高度集中,但碍于过往的成功,很容易听不进去。后来就开始碰壁了,一系列操作碰壁,每每需要1-2年的时间修复。
现在跟过往一样的地方,是我仍然会通过各种方式,比如社交媒体,产品等各个方面了解我有兴趣的公司。不同的是,现在我看好一只股票的时候,往往会先通过卖出认沽期权(这也是看好的一种操作)或小规模建仓的方式去买入,这也能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。同时我也会积极查看财报内容,和管理层的电话会议等,也会跟身边的朋友交流对公司的想法,聆听他们提出的问题,看看能否找出答案。
总结这几年觉得比较有用的投资经验:
多认识不同朋友,要是不同风格的人,比如有些看数字,有些看管理层,有些看趋势等都一致看好一只股票,而自己也觉得靠谱的话,赢面一般回比较大。这方面可以加入不同的讨论群,看看投资者都实际在研究什么,加速建立自己的观察股票清单。
多看书(目前主要在Kindle / 微信读书 / 文章),尽量看看不同类型的,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,学到不同的知识,有助自己跟容易理解不同的情况,目前1周看书最少5个小时。另外最近还有一个习惯,静静的走路听书(目前主要在樊登读书/得到等),然后再看书,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,一个月走100公里以上,目前感觉不错。
多听或多看财报电话会议记录,公司的简报也值得留意,看财报有时候对于新公司,不一定能理解好坏,但财报电话会议,管理层的总结和分析师的提问往往能反映管理层的信心。有些投资网站也会总结全文电话会议内容。
当看到体量上来,股价没有反映的时候,可能就是加仓的好时机,比如腾讯刚出来微信用户数急速上升,微博用户数上升,美团订单量上升等等,虽然部分公司还在亏损状态,但要是胜出和扭亏的,回报也是成为正比的。
遇到不符合自己投资风格的,也不要急于否决,尝试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,说不定有可以学习的地方。比如技术派看交易量的朋友,可能给到长期买入的投资者一些买入价位的启示。还有看朋友过往选股的成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遇到长期不动的情况,或者时间有限不能盯盘,可以配合期权操作。期权有很多用途,降低风险,赚点时间值,降低所需资金(当然也会有代价)。说起期权很多网友会反馈不懂或者学习成本较高,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,也比券商发行的认购认沽证、牛熊证直接,价差更低条件更好。、
人生苦短,及时止损。遇到不对的情况,需要及时评估是否要跑掉一部分或全部。当然,遇到合适的股票,先建立观察仓,以免造成遗忘掉或,没有投入精力,或者白白看着公司暴涨几倍甚至更多的情况发生。
对初入投资的朋友的忠告
买入股票短期大涨或翻倍并不代表能不断复现,千万要避免过分自信,要是把前期赚的基金继续高度集中投入到新的股票,大概率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原地(这是我最近几年的深刻教训)。从一只股票赚到的钱,最好是适量分散到几只不同的新目标上面,这样要是眼光对的话,其中一只涨幅比较理想的话,整体收益也会不错。
尽量避免贷款,在人生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,市况的调整之快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。我目前尽量避免贷款,因为在下跌的时候仓位调整会非常被动,也不能果断加仓。
在不确定做法对不对的时候,尽量先咨询有经验的朋友。假如没有这方面的朋友,在网上说说自己的想法或和人交流也会有帮助,很多时候可以避免一些有经验的人不会犯的错误。
今年是我的本命年,最近2-3 年个人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,投资成绩也不如过往理想。庆幸自己还处于36岁这个年纪,还有很多机会去修正改进。
下个10年,个人会在投资、人生和其他方面,做一些新尝试。
最后,希望各位2020年投资大赚,身体健康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