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相对于全球的发达金融市场而言
在中国市场上 量化交易即便不能算作一个新
兴的事物 也 仍然 是相对小众的 。直至目前为止,国内 量化交易 的 资金管理额度、业
界影响能力 都远逊于美国 的同类产品 。 而 由于量化交易策略 在中国市场上 的运行时间
较短, 因此 也 尚未出现一个 真正意义上 处于 业界领先 地位 的量化基金。 同时,中国的
金融市场自身也处在高速发展和完善的曲折道路之上, 就在 前段时间 ,市场的剧烈变
动使得大量的量化交易策略表现出不适应甚至直接停摆。但是也正因为如此, 量化交
易在中国的 未来发展是值得期待的,参照发达市场的情况来看,留给后来者的竞 技空
间应该足够宽广。 在这种 背景下, 希望 进入金融市场的朋友有理由对量化交易给予足
够的关注。 实际上 ,本书的写作目的也正在于此,我愿尽绵薄之力,为有志于学习的
读者 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 量化交易策略研发框架 ,希望大家在初入门径时少走弯路 。
如果这本书真的是有帮助的,我自己也能体会到随之而来的成就感。
但是需要说明的是
由于量化交易策略是一个复制较为容易 、 不宜公开 的交易策
略种类, 因此作者对于策略核心等内容,也只能如 其他的量化交易从业者一样,保持
讳莫如深的态度。 如果 寄希望于通过本书直接找到一个可以盈利的量化交易策略,可
能 会 在阅读完毕之后感到失望,因为 全书的 目的仅仅是为 量化交易策略的研发提供一
个可供参考的流程框架。而具体的策略与真实 数据上的案例,虽然占据了书中的大量
篇幅,但是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个流程框架, 因此 策略本身也都是由最
为简单的模型所构成的。 希望读者不要陷入对具体策略交易结果的关注,而把注意力
置于更宽泛的范围上, 更多的去研究如何通过基础的想法来构造量化交易策略、如何
对这些量化交易策略进行研判等问题上来。
|
|